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六届一次 > 报告解读

区域协调发展的海南步伐

作者 :饶思锐 编辑 : 来源 :海南日报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31日

协调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重要理念,也是海南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纵观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可以说协调发展理念贯穿报告始末。如在回顾过去五年来的成绩时,谈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在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又把“着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任务之一来重点阐述……

协调发展意味着要统揽全局。

十指长短虽有差别,但却都连着心。过去五年来,省级宏观调控、统筹发展的神奇“大手”,频频“落子”,下的正是全省发展一盘棋,一子落满盘活。从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成立省和市县规划委员会,到按照全省一个大城市理念统筹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再到重点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省一盘棋的发展理念早已勾勒在地方执政者的心中,执政者们全局在胸,方才举棋若定,一子子次第落下,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观察员发现,我省在产业布局、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资源配套等方面,都是着眼大局,以全省发展一盘棋的规划为引领,统筹推进。如在充分发挥海口、三亚南北两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发展的同时,推进儋州、琼海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拓宽东西两翼发展空间;如在加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市县中医院建设的同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等等。不仅如此,省委、省政府还从更深层次进行考量,稳步推进财税制度改革,调整完善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探索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改革,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协调发展意味着要补齐短板。

观察员认为,虽然我省“多规合一”改革“迈出了步子、探索了经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正如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这些都是我们在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着力补齐。

省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有的放矢,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三次产业比重更加合理的工作目标;针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的问题,提出了要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这些都是补齐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问题的表现。只有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补齐各方面的短板,才能实现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协调发展意味着要聚指成拳。

观察员认为,协调发展并不是要各市县、各行业的发展齐头并进,而是要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相得益彰的局面。对此,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多规合一”为引领,把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推动区域分工协作、市县错位发展、垦地合作共赢、资源优化配置。这需要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在“全省一盘棋”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强化联动合作,形成勇当“主攻手”、甘当“助攻手”的工作合力。

只有勠力同心,才能携手共进!要想“一张蓝图干到底”,就要聚指成拳,形成发展的合力;也只有形成发展的合力,实现协调发展,才能将“一张蓝图干到底”。在聚指成拳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以服务人口而不是行政区划来配置公共资源,也要推进分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试点,逐步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与市县财政关系,还要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引导资源要素在全省范围内优化配置,使得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只有胸中有丘壑,方能笔下展宏图。追随海南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让我们看到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动人风景,也让我们看到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契机。我们坚信以“多规合一”为蓝本,海南定能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