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天涯海角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重要文库 > 人大工作论文集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关于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编辑 :杨小涵来源 :海南人大网发布时间 :2017年11月27日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0年监督工作计划,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专项工作报告,为了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做好此项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组成调研组,于7月26日至29日日到海口、三亚、琼海、昌江等4个市县进行调研。调研的重点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背景下,我省贯彻落实中央稳定和扩大就业一系列政策措施、本省就业工作进展情况。之后,赴甘肃、西藏学习考察兄弟省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经验。9月3日,召开了省直有关部门座谈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作了关于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情况介绍,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社保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残联也作了有关情况交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兴同志非常重视这次调研活动,亲自出席有关会议,并对调研活动作具体指导。现将调研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贯彻落实党的就业政策作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带来严重影响的背景下,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工作重心,加强领导,沉着应对,采取积极灵活的就业政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扩大就业,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2009年至2010年6月,全省新增就业人数13.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6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11.7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率超过99%,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3.2万人,初次就业签约率为84%;2010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3.8万人,签订就业协议的超过70%。海口2010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2770人,完成省下达海口市29000人任务的78.5%。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762人,完成任务的81.4%,比去年同期增长5.6%;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260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443人,完成年任务的6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4%,低于年度控制水平。昌江截止今年6月底,新增就业人员1109人,完成任务的92.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58人,完成任务的76.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78人,完成任务的114.9%。目前昌江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三亚、琼海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1.42%和1.8%。

(一)领导重视,强化责任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切实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省委书记卫留成、省长罗保铭多次对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要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为了确保各项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省政府建立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民生工作规划,列入全省为民办实事工程,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失业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列入各市、县政绩考核指标。各市县政府按照工作部署,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各项就业再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所调研市县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主要部门和相关成员单位共同参加,明确责任,齐抓共管。海口近两年来出台了《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海口市小额担保贷款暂行办法》、《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有关信贷支持、税费减免、财政扶持、土地使用等一批扶持创业的政策性配套文件,并制定了《海口市2010年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计划》。三亚市颁布了《三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意见》等文件。政府各部门也相应制订具体的操作办法,奠定了社会联动推进就业工作的基础。

(二)各市县以“创城”活动为载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2009年初,海口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建立起了“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的五大创建体系。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以及创业培训讲师团和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完成了与全国链接的创业项目库建设,设立创业实训、孵化基地24个,为初始创业者提供了相应的后续支持服务。组织实施了海口市创业服务系列活动,邀请国际级高级培训师举办了一场大型民营企业管理知识讲座,全市约450名民营企业家和创业家参加。三亚市按照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加快创业培训工作、邀请创业培训专家开展“创业大讲堂”活动、举办“创业电视大赛”等活动,有力提高了创业者的创业 能力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仅今年上半年共开展创业培训359人。三亚市还强化宣传力度,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编印了宣传册和宣传单,印制了工作宣传横幅、宣传袋和宣传海报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

(三)积极做好“三大群体”就业、创业工作

一是广泛开展系列活动,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上半年海口开展了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共组织205家民营企业,提供适合毕业生就业岗位5910个;举办了“海口市2010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大会”,共组织20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适合毕业生就业岗位6782个。同时,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区活动,在海大、琼台师范举办了SYB创业培训班,为近1000名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截止目前,全市共确立毕业生见习基地26家,征集到见习岗位1155个。二是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海口市开展了“爱心企业送岗援助”、“困难人员就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今年开展的“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共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100多人次,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实现就业508人。今年上半年,琼海市帮助16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三亚市去年一年帮助下岗失业人员4102人实现再就业;三是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海口市今年初组织实施了“春风行动”,组织农民工专场招聘会11场(次),免费提供职业介绍5120人(次),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661人。三亚市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从三亚市实际出发,以本市就地转移就业为主,外地转移为辅,以培训促进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子。仅2009年,转移就业达18413人次。琼海市今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58人。

(四)加大资金投入,充分保障就业

2009年来,中央财政拨付我省的就业专项资金逐年增长。2009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就业专项资金为1.52亿元,同比增长28.8%;2010年为1.85亿元,同比增长17.8%。同时加大地方财政投入。仅2009年我省各级财政就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促进就业工作。海口市2009年财政安排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资金1300万元、就业专项资金1129万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2521万元用于就业的各项政策性补贴。共为8150人(次)支付社会保险补贴1282.6万元;为12088人(次)支付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1118.2万元;为18000名劳动者支付培训和鉴定补贴946.2万元;为举办招聘会等各项公共就业服务支付290.5万元;办理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待遇4302人,发放失业保险金79259人次,失业保险金总支出4578万元,使各类群体的就业得到了切实保障。三亚市不断加大就业工作的财政投入,计划在2008-2013年期间安排1.25亿资金专用于实施农民工素质就业计划,2008年至2010年6月共投入1410万元,全面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各区镇也根据工作实际,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五)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先后制发了《特别职业培训工作方案》、《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和《关于做好省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政策性文件。据统计,全省各级工会和就业机构共培训企业职工12万余人。海口市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和各类劳动者特点,开设了23个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培训项目,为劳动者提高就业技能,确保就业稳定性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海口市共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777人,完成年任务的122%,其中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4791人,完成年任务的133%。三亚市紧紧围绕农民的就业意愿、企业用工需求和产业特色开展培训。根据各地产业发展特点,确定培训重点,基本形成“一镇一品牌”的培训特色。采取 “请上来送下去”的多种模式开展培训,除了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外,还针对一些镇(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实际,把培训阵地向农村前移,将师资、教学设备送下村设点培训,把培训送到农民家门口。同时,结合海南三亚技工学校对农村学生“三免一补”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读技工学校,接受较全面的职业教育,提高技能,实现素质就业。昌江县自2008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民工13000多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38人。

二、存在问题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据统计,全省今年有3.8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5万多名登记失业人员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海口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5.67万人,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大于求的格局未改变。昌江县今年进入城镇劳动力将达到3500人左右,今年新增就业人数2500人,城镇就业缺口将达1000人左右。今后,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就业压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同时出现,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日益凸显。

(二)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长期存在

部分年轻的劳动者就业观念陈旧,讲面子,图安逸,只想干既轻松报酬又高的工作,宁愿在家闲着,苦活累活不想干。这种现象在主要旅游城市普遍存在,造成宾馆酒家等服务行业招工难。而“4050”劳动者,由于需求量少,找到工作非常不容易。一些新兴产业,技术性行业需求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这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却严重不足。

(三)重点人群就业压力比较大

一是大中专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今年全省就有3.8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大批返乡农民工面临再次就业。三是随着经济开发,产生大批失地农民。四是下岗失业人员也面临再次就业问题。海口今年城镇失业人员、国企改制新增失业人员和城镇新增劳动力约4.3万人,就业压力较大。今年1至6月,琼海市失地农民337户,共2188人,只实现180户399人转移就业,尚有近1000人左右有劳动能力的人未实现就业。

(四)创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在创业指导、项目征集推介、专家评析、后续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县配套的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较少,部分市、县尚未设立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机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和激励措施,金融机构缺乏积极性。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自主创业的比例偏低。

(五)就业协调和联动机制有待加强

各产业投资项目的建设缺乏吸纳就业的统筹规划,有一些项目有吸纳就业计划,但没有很好的实施,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六)就业专项资金沉淀较大,发挥效益不够

就业专项资金支出明显滞后,资金累积结余达近3亿元,是当年中央补足总额的1.6倍。资金的大量沉淀和闲置,难以让更多的下岗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就业优惠政策,较大程度影响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关就业政策, 努力 构建促进就业长效机制

一是进一步发挥已建立的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做好统筹和集成,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高效工作机制。二是继续加大力度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检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积极推进在重点地区、重点群体的贯彻落实。三是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使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发挥更大作用。四是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吸纳就业,同时鼓励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更多地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五是将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相结合,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有效衔接,探索健全政府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

(二)提高管理水平,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和资金,抓紧出台有关就业再就业配套政策

一是针对就业专项资金沉淀过大现象,学习云南等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措施,制定部门联动工作方案,适当提高就业培训补贴标准,放宽就业培训条件,并对相关参与部门配以专项工作经费,以便撬动滞留资金,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扭转就业专项资金沉淀过大的被动局面,用好用活就业专项资金,突破就业工作瓶颈,促进就业工作更上一层楼。二是优化和简化资金使用划拨程序,提高工作实效。制定就业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强化管理,推进就业管理向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促进就业资金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出台《关于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文件,从政策上加大促进就业的扶持力度。四是尽早出台《失业登记管理办法》,规范就业、失业登记,实行统一科学管理,尽可能做到数据准确,为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

(三)站在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高度,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应对就业结构性的长期性矛盾

一是全盘审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对人才的急需与就业工作的内在关系,系统分析和设计,统筹调整本省各类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层次配套和比例结构,形成我省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兼顾长中短期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新体系。二是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就业政策宣传。加大就业尤其是面向基层就业的引导力度,使广大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识,从思想上适应就业新形势的需要。三是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加大培训力度。努力转变就业资金支出结构明显不合理的现象,逐步减少“消极性就业政策”支出(现在公益型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特定政策补贴等占总支出的76%),大幅增加“积极性就业政策”的支出比例(现在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仅占总支出的24%),不断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促进形成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健康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就业”的积极作用。四是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和培训质量的管理和监督。以有效提高就业技能和实际促进就业为目标和标准,扶强汰劣,进一步扶持包括民办在内的中职和高职教育培训机构,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长足发展,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对各类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四)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一是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今年毕业生已离开学校进入市场求职,要全力以赴千方百计促进实现就业。要重点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交接,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全面掌握每一个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失业情况和他们的就业需求。适当调整扶持条件,如见习补贴涵盖到历届毕业生及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发挥已经到位大学生见习专项扶持资金的应有作用。二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健全和完善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新成长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使他们外出打工时素质和技能更高,组织更加有序。三是对困难群体,进一步强化基础就业,有针对性地开发公益性岗位,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夯实平台基础,完善管理服务制度,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失业职工,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机制。

(五)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信息组织网络建设。按照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进各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信息网络建设,建设覆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全省公共就业服务各项业务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将就业工作延向基层,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务。二是加快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形成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全免费公共就业服务,使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普惠化。

(六)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两级就业工作的管理体制

如在海口的省属单位的失业救助事务不按属地管理原则划分,许多具体事项出现真空地带,就业登记、统计和服务都难以到位。建议给予合理划分职责。另外,不同市县的原有基数差异较大,就业工作的考核指标中以每年净增就业岗位数就不尽合理。建议加强科学化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市县工作积极性。针对停产半停产和死火多年的老国有企业内“有身份没岗位”困难职工游离于政策边缘现象,应采取积极措施让其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再就业。 

(此文章来自于省人大系统 2010 年度优秀调研成果汇编)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人大办公楼

技术支持:13387486404 0898-66860980(工作日8:00-12:00 14:30-17:30)

琼ICP备14001308号 邮编:570203

琼公网安备 46000002000006号